工作之後,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,一直沒有發現到底徵結在哪。

客體關係強調透過移情治療,治療師就像是個案的「貴人」,或「good enough mother」像個媽媽一樣,這樣的位置沒有問題

 

但在實務現場卻看到許多宗教團體,義工,以媽媽、姐姐的角色進入受刑人的生活裡,毫無界線地幫助、給予,邀請個案住進家裡,給予金錢依賴,隨時ONCALL的電話。

即使助人者將所承受的苦交託給上帝,但這種進入個案生活中真實地成為一名「貴人」,不也是我們治療師常在實務現場吁嘆地

「常常我們在治療室做老半天,還不如他認識了一名好的伴侶,就把他從地獄拉上天。」

 

實際生活中的「貴人」,這種不求回報、不斷地給予的「善行」似乎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很渴望擁有的角色。尤其,當心靈乾涸、環境匱乏感很重的情況下,任何不求回報地給予都會被受助者投以「觀世音菩薩」、「上帝的化身」的全能的投射。

有時候「貴人」也正是仰賴著這樣的投射來獲得滿足,毫無界限地進入受助者的生活裡給予,不論這個給予是否適切。

聰明一點的受助者知道,終究還是得靠自己,在愛的灌溉下,逐漸長大自立。

但稍不自我負責的受助者,就仰賴這樣的被幫助關係裡,成為一名無能的成人,只能靠「貴人」的給予和提攜來苟延殘喘。

「生命的重量得自己扛」貴人也是人,扛久他人的重量,情緒來了,對受助者的憤怒和失望,雙方之間開始有了衝突。

對受助者來說,我無用、被放棄的腳本再度重演,我是無能、只會讓別人失望的劇碼無法重寫。

 

這就是沒有界限的危險。

 

在助人的環境裡,除了照顧好助人者自己之外,確立我自己、別人的位置和立場,清楚明白地知道我們是不同的人。才不會在個案的勒索或情感裡糾結,在個案成功與否的過程裡獲得自我滿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心理師看世界 的頭像
    心理師看世界

    流浪,靈魂。

    心理師看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